诗言志,亦寄情。唐代诗人贺知章有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”的乡愁;国画大师张大迁因长期客居国外,晚年便犯了很深的乡愁病,以至思乡思到至情处便不能自已,禁不住老泪纵横……
乡愁,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对家的记忆,对根的怀恋,正像飘在远空的风筝,总要记住拴住自己的地方。有人说,大丈夫当四海为家,但那还只是生存生长的家,而精神的家似乎只有一个,那就是自己出生的地方!
家,就是这样,往往身在其中而不觉其在,离之愈远,思之愈深;失之愈久,念之愈切,不知这是人类自身的局限性,还是人类对根脉的忠诚!
乡愁人人都有,只是表达形式各尽其趣罢了。作为一位富有才华的青年诗人,王庆利能一口气写下22首乡愁诗,足见其对家的感念之切。全诗乡韵绵延,情足味浓,有的如千年老酒,甘冽芳香;有的似山涧青泉,久渴适口。可粗读,亦可细读;可篇读,亦可句读……总之,是不可不读的好诗!
当然,“乡愁”只是王庆利诗歌创作的一个侧面,但通过这个侧面,我们不难发现他诗歌创作的丰富性。读他的诗,有撞入田园的惊喜,有梦游故居的新奇,更有久别重逢的心跳……诗,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,发表前它属于诗人个人,发表后则属于读者,尤其那些能有幸在第一时间读到它的读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