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美家乡助力乡村振兴。与城市居民相比,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数量明显不够,质量明显更差。不能认为工业化、城市化后农村问题就自动解决了,经济和社会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,这期间几亿农村居民的福利不能被忽视。因此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建立投资农村的长效机制。虽然自新农村建设运动以来,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农村道路、水利、人居环境整治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,但这些投入主要靠政策推动,具体实施靠项目资金,中央及地方没有按经济发展、农民需求、经济结构、人口布局等变化作出长期规划,也没有建立长效的投资机制。没有长效的投资机制,地方和基层政府就不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投资,去农村调查时经常发现一些地区的道路是修修停停,拖工延期现象严重。长效的投资机制缺乏也导致道路维修管理养护、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转的资金缺乏,农村基础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,利用效率不高。
土特产(土产)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。广义的土特产,不仅包含着农林特产,而且也将矿物产品、纺织品、工艺品等包括进去,一般而言,土特产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、品质优异的农林产品或加工产品,土特产可以是直接采收的原料,也可以经特殊工艺加工的制品,无论是原料还是制品,其品质与同类产品相比,应该是特优的或有特色的。
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是统筹推进“无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的重大战略选择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“三农”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
国家社会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一个规律:“无商不富,无工不强,无农不稳”。农业作为一个国家最基础的产业,它发展的水平高低关系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,也是决定人民幸福度和满足感的重要指标。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严重,缺少劳动力进行生产,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,依靠科技创新,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道路。
实现农业现代化,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推动。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,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,尤其是在西部地区,农业机械化水平低,农业生产人力投入过高。大力发展科技创新,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,打通了农村孤岛融入现代经济的通道,让偏远乡村同外部世界实现了历史性的互通。信息技术、现代物流等技术手段,有效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,现代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农民健康水平,新一代生物技术、新材料等的发展,为乡村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。